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新闻快报 |
|
>> 5.20世界计量日将要来到 |
5.20世界计量日将要来到
文章出处:进口仪器仪表新闻部
责任编辑:http://www.mc-saic.com/
时间:2009/5/19 9:54:50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科学计量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依据;法制计量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计量行为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和检测服务。 一、国际计量局和米制公约 在1875年5月20日的米制外交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上,17国在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见附注1)。根据该公约,成立了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和国际计量局(BIPM)。 根据公约(见图一 米制公约组织)的规定,国际计量委员会接受国际计量大会(CGPM)的领导,并就国际计量局的工作向国际计量大会报告。米制公约所有成员国的代表参加国际计量大会,目前国际计量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这些会议的作用是: 讨论和发起传播和改进国际单位制(SI)的协议。 批准重要的计量测定的结果和各种国际性的科学决议。 形成与国际计量局的财政、机构和发展有关的所有重要的决定。 国际计量委员会有18名委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每年开一次会。该委员会的委员们就国际计量局的管理和财政状况向米制公约的成员国政府提交年度报告。国际计量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直接的活动或向国际计量大会提交建议来实现计量单位的世界统一。 1927年委托给国际计量局的工作有所拓展,国际计量委员会建立了咨询委员会,其作用是就与他们相关的研究和建议向国际计量委员会提供信息。这些咨询委员会负责协调他们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国际性的工作并向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提交建议。为此,可能成立临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工作组,以研究某一专题。 咨询委员会有着共同的规章。他们定期开会,每个咨询委员会的主席都由国际计量委员会指定,通常都是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委员。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是计量实验室和专门的研究所,经国际计量委员会同意,他们自己选择派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国际计量委员会任命的个人成员和国际计量局的代表。国际计量委员会目前下设十个专业咨询委员会。 1、电磁咨询委员会(CCEM),1997年更名。原为电子咨询委员会(CCE),1927年成立。 2、光度和辐射度咨询委员会(CCPR),1971年更名。原为光度咨询委员会(CCP),1933年成立(1930-1933年间,CCE处理与光度有关的事务)。 3、热工咨询委员会(CCT),1937年成立。 4、长度咨询委员会(CCL),1997年更名。原为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1952年成立。 5、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CCTF),1997年更名。原为秒定义咨询委员会(CCDS),1956年成立。 6、电离辐射咨询委员会(CCRI),1997年更名。原为电离辐射标准咨询委员会(CCEMRI),1958年成立。 7、单位咨询委员会(CCU),1964年成立。该委员会取代了1954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成立的单位制委员会。 8、质量和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1980年成立。 9、物质的量咨询委员会(CCQM),1993年成立。 10、声学、超声和振动咨询委员会(CCAUV),1999年成立。 国际计量局是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常设的世界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它仅受国际计量委员会的监督,在国际计量委员会的领导下,确保国际计量大会和委员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大会秘书处的职能。国际计量局是一个中立而自治的机构,其经费由米制公约成员国共同负担,不依附于任何现有政府间的组织,不参与任何国际联盟或协会。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和法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国际计量局在法国享有治外法权和豁免权,法国政府承认它为公益机构。 二、国际计量局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国际计量局、国际计量委员会和与计量相关的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特别是与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保持密切联系(见附注2)。伴随实验室认可的国际化趋势,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在加强认可和计量间的联系、加强与国家和国际计量基础有关的任务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方面取得了共识。2001年10月3日,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国际计量委员会计量单位咨询委员会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ISO/TC12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密切合作,通过有关咨询委员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保持联系。 此外,国际计量局还与其它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如,国际计量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等有互通情报和互相联系的协议。又如,在时间领域,国际计量局通过国际电信联合会(ITU)的无线电通信局与国际电信联合会、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等密切联系。 国际计量局的专家同时也担任了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委员会的委员。例如:国际计量局的专家曾经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CIE)术语委员会的主席,基本常数工作小组(CDDATA)的主席,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关于符号、单位、术语、原子质量和基本常数委员会的秘书等等。通过参加大量的国际会议,例如精密电磁测量例会(CPEM),国际计量局的专家们在帮助协调国际测量网络并使之工作更为有效方面担任重要角色。 三、国际计量局的基础建设 国际计量局的局址设在巴黎西郊的桑特—克鲁德公园(Parc de Saint-Cloud)不为人注意的一隅,占地43520m2。它的主体建筑Pavillon de Breteuil最早可追溯至1672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命建筑师Gobert为他的兄弟建造Trianon de Saint-Cloud,1743年呈现目前这一格局,1785年命名为Pavillon de Breteuil。该建筑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875年由法国政府提供国际计量委员会使用。国际计量局最初的实验室建于1876-1878年,1929年扩建。1963-1964年建造了新的电离辐射实验室,1984年开放激光实验室,1988年新图书馆与办公大楼落成。2001年10月,一座新大楼(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和车间)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在实验室的建设中还有一段小插曲。1988年,国际计量局新辟实验室需增加用地,由于国际计量局地处公园之内,尤其是其所处位置具有历史意义,为文化遗产,法国政府对于国际计量局的这一请求未予批准。瑞士政府闻此消息后,邀请国际计量局移址日内瓦,在此情况下,法国政府同意了国际计量局新增用地。 四、国际计量局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国际计量局的使命是确保世界范围内计量的一致性,其作用在于:建立基准和基本物理量的标准,维护国际原器;组织国家基准与国际基准的比对;协调有关的计量技术;协调有关基本物理常数的计量工作。为实现计量的一致性,需要国际计量局提供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并和其他担负相关使命的研究院或组织合作。 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决议和国际计量局 Quinn局长的报告,21世纪头十年国际计量局的主要任务是: 维护和传播最新的国际单位制。 保存和传播质量基准—国际千克原器。 与专门天文组织合作,建立和发播国际原子时间,与宇宙时间协调。 提供一个实现SI基本和导出单位的国际比对中心,这对于满足国家计量院整体的需要可能是必需的,并且实现它是可以预见其特定的益处的;参与化学领域的主要测量方法的研究。 与咨询委员会和地区计量组织合作,确定所需的关键比对项,对国家计量标准的等效度做出评估,安排这些比对。 发表所有涉及国家计量研究院或国际计量局的多边和双边的计量比对的结果摘要,公布国家计量标准的等效度评估。 执行和维护国家计量标准和由国家计量研究院发出的校准证书的双边互认协议。 向成员国国家计量研究院提供校准,加强国家计量标准的溯源。 从事与计量单位和标准有关的科学研究,包括特有的基础性研究和物理常数的确定。 同担负相关使命的国际机构合作,其中包括RMO, ILAC, OIML,ISO/IEC, 确保测量一致性所需的基本文件(例如计量词汇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保持最新和广泛的传播。 向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及其咨询委员会提供学术和管理秘书处。 国际计量局的活动最初仅限于对各成员国米原器和千克原器的校准,开展长度和质量的计量以及与这些量有关的计量研究。迄今为止,千克是唯一未建立在自然基准之上,仍以实物定义的单位,为此,国际计量局自1889年完成千克原器的制造工作以来,保存国际千克原器已有100余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计量局的研究工作扩展到电子(1927),光度和辐射度(1937),电离辐射(1960)和时标(1988)计量。由于化学计量在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农业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999年国际计量局新辟了化学实验室(见图2 国际计量局的组织机构框图)。在以上每一个领域,国际计量局从事的活动主要有:建立和维护参考标准,最大可能地保持其长期稳定性;组织和参与国际比对与执行校准;从事旨在改进参考标准、比对或测量技术的研究。除此以外,国际计量局还承担着帮助米制公约成员国建立与完善国家基准或标准的工作。这对于科技较为落后的成员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国际计量局的工作人员 国际计量局约有70多名工作人员,大体包括管理人员、研究人员(physicist)和技师(technician)。工作人员均为终身国际公务员,实行国际公务员工薪制,即根据职务、资历、资格确定以黄金为价格单位的工资,再将黄金的价值按最新的比价折算成法郎发放。在欧盟达成统一货币的协议以后,去年开始,法郎被欧元替代。与国际组织通行的做法一样,工资由成员国交纳的会费支付,无需向法国政府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 国际计量局的局长由国际计量委员会任命,原为终身制,近年才决定开始实行退休制。各专业组组长均从世界各国有关计量技术机构的研究人员中遴选产生,如:质量组组长R.S.Davis博士原为NIST研究人员,化学组组长R.Wielgosz博士原为NPL研究人员。组长平时担负本实验室科学研究项目的领导工作,在国际计量大会会议期间,同时担任每个专业技术协调委员会的秘书。所以要求组长既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具备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故大多由资深专家担任。当然也有例外,2000年5月1日,国际计量局新任命的化学组组长R.Wielgosz博士年仅29岁。 在国际计量局的实验室里有大约四十余名研究人员和技师。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计量研究,实现单位的国际比对和计量标准的校准。除个别为工程师以外,研究人员多为博士,大部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法国人的人数近年来不再具有优势。除正式工作人员以外,也有其他科研人员在国际计量局做些短期的研究项目。技师的主要工作在于根据研究人员的要求,设计、制造与提供专用实验仪器与设备。每个组都由若干名研究人员与若干名技术人员组成。每年年终,国际计量局的高级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均需向国际计量委员会报告工作。 六、国际计量局的出版物 国际计量局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公开的科学文献和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员会年会、咨询委员会的报告中公布。所有的官方报告都有英法两种版本,法文版为正式版本。 国际计量局的出版物应用最多的是Le Systeme International d’Unite’s (SI)手册。该手册收集了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关于单位制的决定和建议,包括基本单位的定义和词头,SI单位在实践中的应用,规定了非SI单位和SI单位组合使用的政策。该手册定期更新。 自1965年以来,由国际计量委员会主办、国际计量局出版的一个国际性的杂志Metrologia ,已经发表的文章涉及科学计量,测量方法的改进,标准和单位的研究以及在米制公约下产生的各种机构的活动、决议和建议的有关报告。 参考文献 1. CIPM’s Report of the 89th Meeting (October 2000) 2. Director’s Report on the Act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1 October 1999-1 July 2000) 3.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December 1997。 附注1:该公约于1921年修订。截至2001年7月27日,该公约有51个成员国和6个非正式成员国。中国于1977年5月加入该公约组织,是该公约组织的第45个成员国。 附注2: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是关于计量的第二个政府间组织,建立于1955年,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与计量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共同的国际基础。 |